当爱情成为无期徒刑
他曾是奥林匹斯山最忙碌的工匠,如今成了最清闲的神祇,丘比特斜倚在云朵上,俯瞰人间万家灯火,那里曾有亿万支他射出的箭在黑暗中穿行,他的箭筒里,“永恒之爱”系列的最后一支箭已经蒙尘三十年。
“他们不再需要我们了。”丘比特对老派克说,派克是人间最后一位还在手工制作爱神箭的匠人,他的作坊在威尼斯一条即将被海水淹没的小巷里。
派克抚摸着手中那支箭的桃木箭杆,箭镞闪着幽微的金光。“不是不需要爱,我的孩子,是他们发明了更精确的东西。”
他指的是“灵魂匹配系统”——那个在上世纪末横空出世的技术奇迹,全球数据联网,性格算法完善,荷尔蒙水平即时监测,连微表情都能量化分析,系统宣称匹配成功率高达99.7%,剩下的0.3%被归为“统计误差”,从此,丘比特的箭失去了用武之地,人们不再相信缥缈的一见钟情,转而拥抱科学的精准配对。
“但你看,”老匠人指向窗外的一对年轻人,他们的手腕上闪着系统匹配成功的蓝光,“他们得到了最优解,却失去了冒险。”
丘比特记得那个改变一切的黄昏,1999年12月31日,当全世界准备迎接新千年时,第一批匹配成功的恋人同时收到了系统的通知,从那天起,爱情从神秘体验变成了可验证的科学结果,教堂里的誓言变成了实验室的报告,相思病有了对症的药物,连最顽固的单相思都能通过神经调节治愈。

派克从未停止制箭,每天一支,三十年如一日。
“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没人要的箭?”丘比特问过无数次。
老匠人总是笑而不答,直到那个雨夜,威尼斯的水位涨到了历史最高,海水已经漫进修道院的台阶,派克病得很重,他把丘比特叫到床边。
“拿起一支箭,”老人喘息着说,“射向我。”
“你会死的!凡人之躯承受不了神箭的力量!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派克微笑着说,“我要让你看看,当爱情无法被量化时,会发生什么。”
箭离弦的瞬间,整个威尼斯的灯光闪烁起来,派克没有像预期那样死去,反而年轻了三十岁,更神奇的是,城市各个角落,那些被系统判定为“完美匹配”的人们,突然开始感受到一种陌生的悸动——一种算法无法解释的心跳加速。
“你明白了么?”年轻的派克问惊呆的丘比特,“我制造的不是爱情,而是爱情的可能性,系统的匹配基于已知数据,但真正的爱情,永远诞生于未知的领域。”
原来,派克一直在每支箭上施加反算法的祝福,那些箭看似无用,实则在暗中维系着人类感受意外的能力。
第二天,新闻播报着异常现象:全球“灵魂匹配系统”出现百万分之一的误差率,虽然微小,但打破了三十年来的完美纪录。
丘比特重新背起箭筒,第一站是东京,一个坚信自己永远不会恋爱的系统工程师,丘比特拉开金弓时想,也许爱情从来不是精确的科学,而是一场美丽的意外,在一切都可以被计算的时代,那百万分之一的“错误”,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证明。
箭矢划破东京的夜空,像一颗不肯服从轨道的流星。

发表评论